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诊断早教

时间:2024-07-01 18:15:31
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诊断早教

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诊断早教

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诊断早教 许多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体健康问题,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尤为关心,毕竟身心健康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因此大家要知道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诊断早教

  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诊断早教1

1、生活习惯和规律突然改变

如夜间辗转难眠,常常深夜孤灯伴坐,整天神志恍惚,无精打采;吃饭没有规律,或数餐不吃,或暴饮暴食;与人交往时孤僻、偏急,前后判若两人。在其他兴趣爱好方面会出现突然变化。

2、性格发生明显变化

如原来热情大方,现在变得冷漠小气;原来活泼开朗,现在变得沉默寡言;原来心直口快,现在变得说话躲躲闪闪,疑虑重重。

3、做事或讲话常出差错

如常做不应该做的事,常讲不该讲的话,显示出有点神经质。

4、学习效率无原因地急剧下降

如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学习兴趣消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常逃学,对学习有很大的抵触情绪,不愿提及学校里的事情,等等。

以上四点在正常孩子身上也会发生,我们必须注意区分。如果在某一时期,你的孩子重复出现类似的情况,就应该提高警惕,及时找他们谈心,进行开导,必要时应向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并实施矫治。绝不能不问不闻,贻误治疗时机。

  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诊断早教2

儿童心理问题

1、自卑

有的儿童由于生理上有缺陷、学习成绩差、动辄犯错误等,总是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无药可救。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呵斥,使他们缺乏自信心,不敢面对现实,变得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消极懈怠,进而形成自卑心理。

2、自闭

自闭儿童产生自闭的原因有的是因为遗传因素所致、有的是因为脑部受过刺激伤害、有的是因为家长采用冷暴力、有的是因为老师教育方式不当而引发,这些儿童往往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的空间,不允许他人介入,包括父母,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大多脾气暴躁、怪异,性格执着。

3、多动

不少儿童常常有坐卧不安、上窜下跳、东跑西颠、言语过多、指手划脚等表现,往往会招来父母及老师的厌烦和呵斥,认为是故意捣乱。这些孩子往往表现为学习成绩差、注意力难集中、缺乏自制力、过于敏感等,这些多动的儿童往往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家庭环境不融洽、脑部受过损伤等原因造成的。

4、逆反

现代社会,不少孩子都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他们不能正确地辨明是非,不能理解老师及家长的一片苦心,他们怀疑任何人、不相信这个世界,他们目空一切,与正面的人和事极力地反驳、抗衡,而对消极的、不良的事物往往会认同接受,对各种规章制度会消极反抗。之所以产生逆反心理,与现代社会外围的不良影响、家庭环境、父母教育不当等有很大的关系。

5、其它

如恐惧、厌学、享乐、自大、嫉妒、孤独心理等。

早期识别儿童的心理问题非常重要,主要方法有下面三点。

孩子和以前比是否有变化:很多心理障碍是可以通过孩子目前的表现和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而早期发现的。比如,以前孩子活泼开朗,学习成绩及同学关系良好,但是近来却寡言少语、成绩明显下降,与同学逐渐疏远,对老师及家长也不礼貌……总之,和以前比,像是换了个人似的。出现这样的情形,家长就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和别的孩子比,是否存在明显的不同:可能孩子的表现和以前比较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和其他孩子比(特别是同龄孩子),却有明显的不同。例如,别的同龄孩子可以说话、识数了,他/她却不能;多数孩子在幼儿园里喜欢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很“合群”,但是他/她却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玩,只是独自玩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有的孩子称自己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当孩子行为表现和多数孩子不一样时,家长也要考虑到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被社会文化所接受,或者被多数人理解:有些孩子的行为表现可能不符合社会的规范,我们也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心理障碍。例如在学校不遵守校规,和家长及老师顶撞,常和同学打架,偷东西,甚至抢劫、离家出走、频繁撒谎……这些行为是社会规范所不允许的,如果孩子出现这些行为,也应该考虑是否有存在心理障碍的可能。

  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诊断早教3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

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10、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12、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14、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15、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16、退缩行为

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17、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18、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19、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20、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21.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22.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儿童心理异常的早期诊断早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